【第四章】挪亞方舟與迦南美地
A君:現在可以跟我說了吧,臺灣島只有300萬年的歷史,為什麼會有幾億年歷史的物種?
莊:別急,先瞭解以下事實。臺灣土地面積是地球百分之0.025,但臺灣的物種占全球2.5%,是全球平均的100倍。臺灣海域物種是全球10%,為全球平均的400倍。
A君:乖乖!越扯越大了。才300萬年歷史的臺灣,不但有幾億年歷史的生物,還有幾百倍密度高的物種,你不會牛越吹越大了?
莊:這是政府公布的資料,怎可能假呢?
A君:這更讓人好奇了,你就別再賣關子,趕快告訴我吧!
冰河時期
莊:答案就在地球的氣候變化。臺灣浮出水面的300萬年間,地球發生了四次重大冰河時期。這四次冰河時期,讓臺灣得以擁有如此豐富的物種。
A君:你在開什麼玩笑?冰河時期只會帶來災難,怎麼可能帶來豐富物種?你看電影《明天過後》中,冰河時期突然來襲,引發世界恐怖災難,片中連美國總統都在冰河無預警發生的情況下,因逃避不及而遇難了。拜託,你不要再唬弄我了。
莊:別急,就是因為從一般的推理來看不可能,所以,臺灣物種多樣性及特殊性的由來,比一千零一夜或其他人類歷史上驚天動地的故事更精采。
這個神奇的故事,由地球上長達億萬年的冰河揭開序幕,所以,我們先從冰河談起。大約300萬年前,臺灣島已具今日雛形,由於四面環海,阻隔生物的遷移,缺乏了多樣的動物及植物,自然會形成單調乾枯的生態環境。北迴歸線上許多地區都是半沙漠或沙漠。如果地球的氣候持續不變,那臺灣會是乾枯的土石島,而不是福爾摩沙。臺灣會成為福爾摩沙,就是在這300萬年之間,地球發生了多次的冰河時期。
冰河時期造成氣候環境的重大變化,面臨這種情況,物種有兩個選擇:遷移或是演化。其一、遷移「逃難」到適合生存的環境;其二、演化以適應新的氣候。
臺灣島成為陸地成員的這300萬年間,地球歷經多次冰河時期的肆虐,其中規模較嚴重的計有四次:一、古薩或鄱陽冰期,約在150-137萬年前。二、民德或大姑冰期,約於120-105萬年前。三、里斯或廬山冰期,約在32-10萬年前。四、沃姆或大里冰期,約於11-1萬年前。在這四次全球的大冰河時期,諸多地表被厚達數十公尺的冰雪所覆蓋,長達數萬至數十萬年,在冰層底下的生物毫無活命機會。不管是經由演化還是遷移,物種都必需通過冰河時期的嚴峻考驗,才能存活。事實上,地球許多物種都因冰雪鋪天蓋地,氣溫大幅下降,糧食更是短缺,而在冰河時期滅絕了。
A君:所以,我說的沒錯,冰河時期只會滅絕生物,怎麼有可能讓臺灣擁有許多物種並成為福爾摩沙呢?你真是太會扯了。
莊:稍安勿燥,請啟動思考,別急著下定論。當冰河持續往南覆蓋大地時,物種為了生存大舉遷移至溫暖的南方。當時,南北兩極的冰原大幅擴張,海平面隨之下降,這造成了大陸面積大幅增加,離海邊也越來越遠。現在地球大陸乾旱地區離海邊約1,100公里,冰河高峰期則為2,200公里。冰河期由於大陸面積變大,距海遙遠,海洋能帶來的水分自然減少,雨水也難以下降,導致過度的乾旱,生物無法生存。所以,在同樣的氣溫緯度,生物會朝水資源足夠的地方遷移。
A君:你的意思是,臺灣於其時,處於亞熱帶及熱帶,東邊臨海,雨量豐沛,從溫度及水資源來看,都適合成為生物遷移居住之地?
莊:正是如此,四次的冰河時期,臺灣成為物種的避難所。第四次冰河時期過後,氣溫逐漸回暖,約1萬年前結束全球性的冰河期。
A君:聽你這番話,我想到,遠的不說,從11萬年前到現在,地球曾有長達約10萬年的冰河期,那不是說,地球目前的氣候,隨時可能再改變嗎?
莊:沒錯,《明天過後》這部電影的情節描述到,當冰河時期快速形成時,世上許多人,包括美國總統,都因為無法及時躲避,而喪生冰雪中。至於,得到救援的美國民眾,有一大部分遷移到墨西哥。冰河雖然在北方造成嚴重傷害,但對緯度較低的國家而言,則是讓平均溫度下降數度,成為溫帶國家。臺灣原本是熱帶及亞熱帶國家,冰河時期會讓臺灣平均溫度下降約10℃,成為溫帶及寒帶國家。
A君:如果冰河時期像《明天過後》中來得那麼快速,今天高科技發展的國家都束手無策,遠在數萬年前的生物,如何能走避?
莊:在《明天過後》中,那畢竟是電影手法,事實上這幾次冰河時期並沒有來得那麼快速,而是緩慢地降低溫度。也因此,每一次的冰河時期,才會如此漫長。所以,無論是動物或是植物,都有機會遷徙至緯度低的南方。
摩西過紅海
冰河期開始後,土地與水源一一凍結。遷移性較低的植物,如果來不及,只能眼睜睜被冰雪覆蓋,走上滅絕。遷移性較高的植物,則往溫暖的低緯度找尋適合生存的環境。植物開始遷移後,草食性動物為了追逐糧食,自然跟著遷移。這有點類似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。草食性動物遷移後,肉食性動物為了獵食與生存,必定隨之遷徙。人類,不論是追逐獵物或採集蔬果,同樣被迫採取行動。這就造成了生物大遷移,而遷移的速度與距離,取決於冰河南下的速度與擴張程度。
四次大冰河時期,全球在冰雪侵襲下,生命的邊界越來越往南移。原本散布在歐、亞、非洲各個緯度的諸多物種,放棄遼闊的生活大地,逃難到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。這為華南地區帶來豐富物種。只是,當冰河繼續擴張,造成華南地區都因過凍而不適合生存時,再一次引發遷移潮,成千上萬的物種又繼續往南。這時,有著豐沛水資源及溫暖環境的臺灣就成為重要的避難居所。
A君:我還是忍不住要大聲說,鬼扯!臺灣海峽數十公里寬,隔著海水,這些物種會自己造船或游泳到臺灣嗎?
莊:你還是急躁了點,記得摩西過紅海的故事嗎?摩西帶領族人離開埃及,卻被阻擋在紅海之前。摩西祈求神的助力,將紅海的海水拉開,讓族人得以渡海而過。
A君:別再掰了,這跟物種渡過臺灣海峽有何關係?
莊:就如同上帝將紅海的水拉開,類似的情況,大自然藉由冰河的力量,將臺灣海峽的水拉到兩極,讓臺灣海峽成為陸地,也讓原本被阻斷於臺灣海峽的生物得以逃過冰河的追襲。只是,冰河在臺灣海峽形成的陸橋效應,比摩西過紅海壯觀多了。首先,當時逃難生物,不僅在數量及種類上都遠超過摩西的族人。其次,紅海的海水只拉開一小段時間,高度與寬度都遠不及造物者將臺灣海峽的海水拉至兩極。造物者的無比威力,讓人類不得不驚嘆啊。
A君:這簡直就是神話故事,可以拍電影了。
莊:沒錯,而且會是很吸引人的電影。冰河時期逐漸擴大後,首先,納百川得以成其大的海洋,在江河源頭因冰雪凍結,失去了百川的灌注,導致海平面逐漸下降。其次,兩極的冰層範圍越來越大且厚,這又將大量海水吸納到兩極冰層中,造成了海平面水位下降超過百餘公尺。想想看,海平面上升幾公尺有些城市或國家就會被淹沒,消失在大海中。請問,當海平面下降百公尺,那會是什麼景像?
A君:下降超過百公尺,大海不就變成陸地了?
莊:完全正確。臺灣海峽大部分區域深度才40-60公尺。所以,當海平面下降超過百公尺時,臺灣海峽就消失了,而變成臺灣陸峽。原本阻斷兩個陸地的海峽,在這時候,搖身一變,成為兩岸之間的天然「陸橋」。
A君拍著頭:我明白了。冰河所造成的臺海陸橋,成為引渡生物來到寶島臺灣的「救命或逃生道路」。
挪亞方舟
莊:無數物種經由臺灣海峽的陸橋,逃生到臺灣,而得以存續。從這個角度看,聖經上又有一個類似的故事。
A君:你是指大洪水及挪亞方舟的故事?
莊:上帝藉由挪亞方舟保護了地球物種免於大洪水的侵襲而滅絕;臺灣這座島嶼為躲避冰河的生物提供棲息地,不也有如聖經大洪水時的挪亞方舟,而成為保護地球物種的「挪亞方舟」了嗎?
A君:這樣說來,臺灣在地球生物史上具有挪亞方舟的地位,臺灣真的是夠神奇、夠偉大。
莊:當然夠神奇、夠偉大!想想看,挪亞方舟才多大?能保存物種的多樣性或是數量都相當有限,而臺灣這艘方舟可大多了。要不是有臺灣這艘接渡生物的挪亞方舟,在冰河的肆虐之下,許多物種根本難逃滅絕一途。
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,讓臺灣這艘方舟在地球生物史上益形重要。歐亞非三大洲的生物在經過億萬年的演化後,繁衍出無數新物種。不過,面臨冰河時期,各洲的生物有著不同的命運。歐洲生物存活低於美洲生物,美洲則低於亞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