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數據拆解外資牛皮術

   根據2010年4月7日《自由時報》的報導:「目前iPad兩大受惠廠商就是鴻海與鴻準,摩根士丹利預估,每一百萬片iPad機殼出貨,可貢獻鴻準今年EPS 0.11元,若以全年出貨八百萬片至一千萬片計算,iPad可貢獻鴻準全年獲利11%至14%,EPS 可增加0.91元至1.13元。」
   任何一個懂得數學與中級會計學的分析者,看到這種數據都會產生質疑,寫出這種研究報告的人真的是有愧其外資的高薪光環。
   「摩根士丹利預估,每一百萬片iPad機殼出貨,可貢獻鴻準今年EPS 0.11元。」這根本就是連邏輯都不通的外行話,就讓我破解給讀者欣賞欣賞,看看外資如何運用數據來愚弄投資人。
   鴻準的股本是97.2億,若反算EPS 0.11元,則0.11元的EPS 代表:
0.11×97.2億÷10=1.07億

這1.07億就是摩根士丹利預估每一百萬部iPad機殼對鴻準的稅後淨利的貢獻。難道鴻準都沒有生產製造與管理成本嗎?當然有,而且還頗高的!
   鴻準的稅後淨利率大概是2.3∼6.0%之間,就讓我們抓個中間偏高的比率5%好了,也就是每一百萬部iPad機殼對鴻準的稅後淨利貢獻的1.07億,反算其營業收入是:

1.07億÷5%=21.4億

   想要從一百萬部iPad的機殼訂單中賺到1.07億元,就必須是21.4億元的訂單,於是,若二一.四億是一百萬部iPad的機殼訂單金額,就讓我們來算一題小學三年級的數學問題,每部iPad的機殼訂單金額是多少錢?

21.4億÷100萬=2,140

   原來,按照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來反算,蘋果向鴻準下訂每部iPad的機殼單價高達2140元,占每部iPad售價499美元(15,500新台幣)的13.8%。若未來iPad售價降到399美元的話,蘋果向鴻準買每部iPad的機殼單價占總售價的比率還要進一步上揚到17%。

   若依照這個邏輯,摩根士丹利認為機殼的售價比CPU、晶片組、LCD還要昂貴。這似乎與事實不符?

   美國文學家保羅.奧斯特(Paul Auster)在《神諭之夜》寫下:「人生是荒謬的,既然是荒謬的就要懂得質疑,質疑的基礎在於幽默,一個人若能領會命運的反諷,也懂得欣賞人生的荒謬,這人就有幽默感。」外資的研究報告到底是荒謬的還是幽默的呢?要攀越那道阻隔投資人視野的媒體高牆,往往只能靠數據去拆解。